口罩的由來
小朋友在捷運或公車上,是不是常會看到一些人帶著口罩呢?
2009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的幹事長宣布將H1N1的疫情等級,再次提昇到第五級,那是疫情大流行的最高警戒,代表現在「病毒已經可以有效人傳人傳染,即將會有大流行」這樣可怕的訊息。那個時候,很多人在搭公車、上醫院、甚至是上課或到人多的地方時,都會戴起各式各樣的口罩,來隔絕病毒的侵入……不過,小朋友,你們知道口罩是怎麼來的嗎?
口罩的發明,看起來好像是最近一、兩百年的事;不過,實際上推算起來,它可以說是已經有很久很久的歷史了哦!
古時候,當人們遇到異味和粉塵時,只知道用手或袖捂住口鼻,像是有一本古老的書《禮疏》上記載著:「掩口,恐氣觸人。」還有一本《孟子》裡的〈離婁篇〉則寫著:「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可見得古時候的人偶爾也需要用手或長袍的袖子來隔絕不好的氣味。
可是,用手或袖子捂住鼻子畢竟很不衛生,也不方便做事情。於是,就有人想到要用一堆絹布來蒙住口鼻。
知名的義大利旅行商人馬可‧波羅先生,在他所寫的《馬可‧波羅遊記》書上,清楚地記載了他在中國生活十七年的各種見聞,其中有一則就寫到:「在元朝宮殿裡獻食(就是負責端食物上桌)的人,都是用絹布來蒙住口鼻,來隔離不好的氣味,或是防止口水或噴涕不小心落到食物上,來保持食物的清潔。」這種用來蒙住口鼻的絹布,也就是最原始的口罩哦!
1897年,有一位德國人美得奇也有了一樣的靈感──他向人們介紹,可以用紗布來包住口鼻,以防止細菌侵入身體裡。在這之後,就有人依照他的想法,做了一種由六層紗布縫製而成的口罩,縫在衣領上以便隨時使用;有需要的時候,將這塊多出來的口罩翻上來,就可以很便利地隨時罩住口鼻,這就是口罩的前身。
只是,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人們發現:這種口罩還是得用手一直按住才不會掉下去,不是很方便。於是,又有人想出,將鬆緊帶縫在口罩的兩側以取代手,可以繫在耳朵上,就成了今天人們經常使用、小兵立大功的口罩囉!
relx電子菸
relx
relx 主機
relx 煙彈
relx 官網
悅刻
悅刻五代
悅刻五代主機
悅刻5代
relx 5代
relx五代
悅刻五代煙彈
relx 5代煙彈
悅刻一代
悅刻一代主機
relx 1代主機
relx 1代煙彈
悅刻一代煙彈
悅刻二代
悅刻二代主機
relx 2代主機
relx 2代煙彈
悅刻二代煙彈
悅刻三代
悅刻三代主機
relx 3代主機
relx 3代煙彈
悅刻3代煙彈
悅刻四代
悅刻四代主機
relx 4代主機
relx 4代煙彈
悅刻4代煙彈